中国白酒占全球烈性酒产量40% 国际市场占有量却不足8%

|国际   |

【www.jinyinjitijin.com--国际】

中国白酒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烈性酒之一,我国白酒的产量占据了世界烈性酒产量的近40%,但是我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却经常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国际市场占有量不足8%,如何让白酒走向世界是我国政府和白酒企业都在摸索的问题。 中国白酒站全球烈性酒产量40% 国际市场占有量却不足8%   中国白酒在英语里应该怎么表述?近日,记者随“‘一带一路’中外媒体跨境采访调研行”的同行在五粮液集团采访时,有关负责人给出答案:近年来,有关白酒的英文研究文献都趋于使用白酒的汉语音译“bai jiu”。“朗姆、伏特加等名酒的专用通名都来自于原产国语言,为什么中国白酒就不能用汉语名走向世界呢?”   这的确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性酒产量的比例近40%,但国际市场的份额却不到8%。白酒如何融入世界,是中国酒业当前普遍面临的“痛点”。解决这个难题,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艺、营销、贸易等产业链上的方方面面。与国内高校联合构建全球首个白酒语料库、合作编辑中华白酒文化汉英词典,以打通语言障碍为抓手,五粮液集团正在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索。“这真是奇妙的‘化学反应’!”一位随行的外国记者这样感叹。   记者不由联想到一则颇具“喜感”的新闻:近日,《牛津英语词典》收入了一个词条“add oil”,其含义,正是汉语中用于鼓励的“加油”。在英语里,“加油”当然有更地道的表达。此外,与“好久不见”等字面翻译完全对应的“中式英语”,也早已被收入该词典。语言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多的“中式英语”被权威的英语研究机构认可,显示的是中国文化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理解和认同,也见证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观摩这种互动,不仅仅是通过英语这扇窗。当前,“汉语热”风靡世界。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从2009年到2015年,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翻了一番;法国10年间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人数翻了四番,汉语已成为初、中等教育阶段位列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语”;在德国,汉语已经是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2016年以来,南非、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纷纷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据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从2004年的近3000万增长到了1亿。   有专家认为,中国白酒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要想让白酒作响国际市场,就要加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两者相辅相成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本文来源:http://www.jinyinjitijin.com/zhanhui/2230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