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为何无法走向世界 一系列壁垒亟待突破

|国际   |

【www.jinyinjitijin.com--国际】

近年来,我国白酒行业发展迅猛,年产量不断提高,不过这些白酒大多都是由国内市场消化的,只有不到1%的份额进入了国际市场,虽然我国一直尝试将白酒推向国际市场,不过国际市场的反应平平,要想让白酒国际化,还有一系列壁垒需要突破。 中国白酒为何无法走向世界 一系列壁垒亟待突破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白酒累计出口量为1.9万千升,同比增长5.7%,而当年全国白酒产量为1198.1万千升。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名白酒企业多年国际化带来的整体帮助有限。   2017年,贵州茅台国外市场的销量1941.60吨,营业收入为22.70亿元,同比增长10.27%,但在公司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3.90%。泸州老窖在2018年中报中公布的海外销售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泸州老窖海外收入6617.2万元,同比增长88.22%,但相比于上半年64.2亿元的总收入的比例依然较低。   白酒国际化成效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白酒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让其很难真正突破华人圈。   在蔡学飞看来,白酒的高酒精度、口感和香气在西方人看来并不愉悦,很多消费者是本着猎奇心理,产品很难进入主流消费群;另一方面,中外的酒文化差距较大,国外的酒水是商品属性更重,品质先导、渠道简单;而在中国是社交先导,产品的品牌附加值没有海外认知的优势。   白酒出海背后还存在着一系列壁垒。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认为,白酒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国外的相关政策;二是如何将白酒的分类标准化体系向外国人说清楚;还有中国的白酒产品如何适应国外的消费方式。   部分白酒企业对国际化的目的较为短视。   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庄淳杰表示,以往国内一些企业走出去,目标仍是反哺国内消费者。一些公司所谓的国际化,不过是在大型城市,如纽约、巴黎、伦敦有一个销售网点或是一家实体店,而非专注到某一市场中做大做深,也不是将品牌文化用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播。   中国企业在白酒国际化上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外企也没有成功案例。   2011年,水井坊被世界洋酒巨头帝亚吉欧收购,帝亚吉欧是世界最大酒企之一。收购后,帝亚吉欧对于水井坊国际化给予很大支持,当时的水井坊掌门人柯明思提出,将在5年内,将水井坊国际市场销售占比升至40%。帝亚吉欧将水井坊产品送往苏格兰TEC(欧洲技术中心)检测,希望在标准上与国际接轨。2011年水井坊出口激增51.78%,达6841.9万元,2012年该数字增至7350.9万元,增速下滑至7.44%;2013年出口数据就下滑了51.38%至3573.8万元。   直到范祥福接任水井坊总经理,国际化已不再是水井坊的核心任务。范祥福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国内市场中高端白酒增长更为迅速,应该把优势资源投入中国市场。   水井坊的国际业务部分更多是利用帝亚吉欧在机场、免税店等网络布局实现销售,2017年水井坊出口3064.49万元,占总收入1.5%。   泸州老窖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淼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好时机,但在时间和目标上,不应对白酒国际化有过高期望值。目前欧美消费者对中国的白酒文化还不甚了解,白酒国际化不会是一个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过程。   刘淼表示,白酒国际化是个系统工程,需各企业集体耕耘,白酒走出去是不是还需要原汁原味,这些都还要讨论。既然白酒企业都意识到要走国际化之路,更应抱团出海。比如借鉴洋酒进入中国市场的经验,先打出一个统一的中国白酒概念,等外国消费者逐步对中国白酒有所认知后,再对香型和品牌进行细分。   白酒国际化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目前各企业也只能各显神通、各自尝试,近日,汾酒宣布将在加拿大建立一个全套的白酒加工厂,其能否通过此举打开国际市场,许多酒企都在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http://www.jinyinjitijin.com/zhanhui/2196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