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能够给农业带来什么变化?这可能是最通俗易懂的解读

|财经   |

【www.jinyinjitijin.com--财经】

  作者:辛巴

  天下新农创始人、新农人理念发起人

  写在前面

  很多人误认为区块链就是“发币”,尤其比特币招来的各种非议,让区块链成了背锅侠。中农网CEO孙炜在我国首个茧丝区块链项目发布会上说到:“人们对新技术非理性的狂热,夹杂着投机的氛围和快速成功的幻想,往往让新的技术快速迭代甚至扭曲化”。

  区块链是一项新技术,它不等于虚拟货币。就像互联网,我们依然不排除坏人会利用互联网做恶,但互联网本身是一项利于人类进步的技术。

  因此,本文不探讨币圈问题,只向大家介绍区块链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希望帮助从业者理解它在现实商业中的实用价值。

  1.为什么农业难?

  看不见的成本交易

  诺贝尔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他有一个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科斯定理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明确产权”,一个是“交易成本”。通俗的理解就是在产权明确的前提条件下,交易成本越小,市场效率越高。

  ➤举个栗子

  A:老张在北京开了一个生鲜超市,代号为“A”。

  B:老李是一个批发商,驻地在北京新发地,代号是“B”。

  某天,A紧急需要一车优质的苹果,但能支付的买价比较低。碰巧的是,这一天,B在新发地的库房里恰好有一车同样品质的苹果,而售价又能接受。于是,A与B在没有考察验货和讨价还价的前提下,在第一时间就完成了交易。B在第一时间,将货拉到了A的门店。市场的结果是,AB都很满意,而且居民在第一时间买到了新鲜好吃的苹果。

  其实,这是一个理想中的完美交易,这个交易简单而高效,无论对于A还是对于B,彼此沟通、谈判、交付的成本都很低,是供需双方的高效匹配与对接。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交易,供需双方在实际的交易中,其实隐藏了一笔巨大的交易成本。

  A与B如果达成理想中的交易,需要具备几个现实条件:

  四个现实条件

  第一,老张首先要知道老李这里有货,即老张需要有直效的信息渠道;

  第二,老李的货能完全匹配老张的需求,即苹果的产地、品种、大小、等级、新鲜度、口感、包装等组合信息,能完全匹配需求方;

  第三,彼此认同这个“价格”;

  第四,当天要有配送车,能快速满足及时性需要;

  因此,在现实中做到简单而高效的理想交易,至少需要以上四个条件的耦合,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符合,都将终结这笔交易,或者影响彼此的交易效率。

  然而,更为现实的是,一笔交易的背后,绝不是只有AB两种身份,还有C/D/E等不同角色。尤其对于我国大宗农产品的流通,产销分离现象突出,供需信息不够透明,产业链上下游的层级多而复杂,导致交易关系复杂、交易链条过长,结果是市场效率低下。

  现实中:B只是一个批发商,他手里并没有现货,他需要从新疆阿克苏调货,于是B找到了阿克苏地区的某位经纪人(或批发商)C,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确定交易,于是C张罗了一批人到果农那里收苹果,然后集中到一家苹果工厂D那里进行清洗、分级、分拣和打包,然后再找到车辆长途运输到北京。期间,B可能还会亲自到阿克苏进行考察和验货。(该交易场景仅是实际场景中的一种,仅供参考)

  所以,整个交易链是这样的

  北京居民吃到一个苹果,至少需要四级渠道才能买到。每个层级的交易都将是一场关于信用和价格的谈判,在整个交易链中,我们至少增加了四项隐性的交易成本:

  四项隐性成本

  1、信息成本。获取上游供应信息的成本,比如从付费网站获取或熟人推荐等;

  2、信用成本。为确认TA是一位靠谱的供应商,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3、谈判成本。为确认“货真价实”所付出的各项成本,比如商务考察、价格谈判等;

  4、政策成本。政策变动导致的成本浮动等;

  以上四点构成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交易成本。

  如何理解交易成本?狭义上看,是一项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这种成本会很高,比如当一项交易涉及不同地点的多个交易参与者时。广义上看,是协商谈判和履行协议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使用,包括制定谈判策略所需信息的成本,谈判所花的时间,以及防止谈判各方欺骗行为的成本。

  按照科斯定律,交易关系越复杂,交流链条越长,交易成本越高。这也是,我们在现实中做生意,为什么愿意选择熟人的主要原因,因为熟人可以帮助我们降低信息、信用、谈判等各项成本,就算价格高点儿,大家依然愿意做熟人生意,一句话就是“省事儿”。

  现实中:苹果售价10块/斤,进货价是5块,物流成本是1块,人员成本是1块,因此账面上会有3块/斤的毛利(假如只有物流和人员两项可见成本)。账面上,每斤苹果确实是赚了3块钱,但在现实中,我们为了这3块钱,所付出的交易成本却非常高,它隐藏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不体现在账面上,却让我们疲惫不堪。

  这也是我们总是认为农业难搞、难赚钱,在经济层面的另一种解读。因此,搞农业,如果不是因为“爱”,还是要谨慎进入。

  2.“钱”为什么不愿意帮你?

  付不起的信用代价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原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一再强调:农村金融难,但必须要破解。

  ➤举个栗子

  在理想的世界里:老张是买方,手里有1000万元的现金,老李是卖方,他有一批价值1000万元的货,那么,老张和老李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很快达成。

  但是,在现实的世界里,这样的交易几乎不存在。

  老张开生鲜超市,正在高速发展期,一面要扩张生意,一面要有足够的货源,他根本拿不出1000万的现金。因此,他的实际情况是需要借1000万流动资金。他有几种途径获得这笔资金:朋友借款、银行贷款、社会融资或者高利贷。实际上,这几种方案都行不通,比如,传统银行根本不可能给流动资金贷款,除非抵押房产。

  在现货交易的市场里,还有一种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即金融机构确认你是一个可靠的生意人,确实有周转资金需求,并确认你具备偿还能力,它就可以通过货物抵押的方式给你贷款。

  华邦科技是一家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全方面金融解决方案的企业,其CEO曹刚说,实施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风险是虚假交易,因此日常最重要的一块工作就是确认交易的真实性

  京东数科数据农信负责人那存宝音,为了给农业中小企业实施贷款,经常跑到农村一线实地调研,经常碰到同一批资产或货物,被多个金融机构重复抵押的情况。

  因此,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通常开展大量的基础调研和数据搜集工作,包括核心企业数据及经营数据、资产情况、核心人员信息、甚至家庭资产等数据。

  借用华邦科技CEO曹刚的话来描述,为了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和可控性,他们需要一个完整的数据拼图,只有零散的数据被拼凑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模型,才能做出最终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决策是否要放款以及放款金额。

  其实,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而且经常遇到数据不完整带来的判断风险。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他们获取企业“信用”的交易成本同样非常高。

  同样1000万资金,对于金融机构其实有更优选择:贷款给农业企业,有30万的成本,而收益仅有10%;但,投放在其他领域,成本只有10万,收益却高达25%,如果投资到房地产,甚至有翻倍的收益。放贷给“农业”和放贷给“地产”,所产生的收益和效率大相径庭。

  优化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块链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们对理想交易的“欲望”

  3.为什么选择区块链?

  上下游共建信誉池

  区块链是一项新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模型。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

  这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个分布式的记账方式,产业链上所有的“人、货、场”,都将被数据化后记录在“账本”上,所有交易信息都将被记忆,且不可篡改。

  人货场上链

  1.人的数据将被登记,比如身份信息、家庭背景、资产情况等;

  2.货的数据将被登记,比如数量、重量、属地、规格、大小等;

  3.场的数据将被登记,比如地点、仓库、规模、温度、湿度等;

  而且,串联“人货场”的数据也将被登记,比如关于货物、仓储、车辆的产权数据,以及物流司机的数据,甚至门口保安的数据,都将被上链登记。

  即使我们是陌生人,都会被编织在一张信息网里,真实的交易行为可以使交易双方互为”增信“,虚假交易也很容易被追溯发现,骗子无可遁藏,这张信息网就变成了一个信誉池。

 

  既然,上链的人、货、场都在同一个信誉池中,那么上下游的交易将变得简单可信而且安全,金融机构给企业贷款的风险将大大降低,惠及面将更广。

  其实,不要以为区块链距离我们很远,现实生活中,我们早已被悄悄的“区块链”。

  ➤举个栗子

  淘宝“花呗”,淘宝凭什么敢给你授信8000元让你买买买?背后也是区块链逻辑。

  你在淘宝的眼里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亿万组数据中的一组,这组数据包含了你过往的消费记录、身份信息、银行信息、家庭信息、资产状况等。这些数据共同组成了一幅关于你的数据拼图,淘宝会根据这幅拼图,以数据算法,决定是否给你授信以及授信额度。

  淘宝怕你不还钱吗?根本不怕。因为,如果你违约,首先阿里的各大生态企业会拒绝你,支付宝可能不能用,银行卡或许被冻结,意味着你的吃、住、行将受到限制,在高度互联网化的今天,违约者瞬间会变成一个“废人”。而且,这个不好的信誉可能一生不可篡改。想想都觉得可怕。

  所以,马云说,未来将是一个信誉社会。随着社会信用生态的数据化建设,信用注定越来越透明,商业注定越来越高效。

  4.中农网发布

  我国第一个茧丝区块链项目

  中农网是我国领先的农业B2B平台企业,已经为全国超过7万家客户提供了服务,平台 GMV突破887亿元。中农网CEO孙炜认为,我国目前正是一个技术、产业、社会、金融进入价值大交叉的时代,定制化正在替代规模化,个性化正在替代标准化,智能化正在替代程序化,数字化正在替代实物化。

 

  中农网创立九年来,不断思考服务的本质,致力于打造简单可信、长期共建的生态关系,区块链的出现,恰恰符合了中农网对新技术应用的初衷。

  中农网试点的第一个品类是“茧丝”,并于1月11日在广西南宁隆重发布了我国首个茧丝区块链项目。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兰树思介绍了行业现状:

  第一,我国茧丝绸行业供需信息不对等,这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从业者家底比较薄,周转资金方面也是个大问题。

 

  兰会长提到,虽然我们从农民到政府推广种桑养蚕,但是需要什么样的原料,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从金融方面,很多企业得到资金,办了厂房后流动资金就很少,但是蚕茧季节性很强,季节来的时候必须大量存蚕,流动资金有困难。然而,传统银行却解决不了,因为涉及到质押问题和诚信问题,这是行业比较突出的大问题。

  基于信用和安全的区块链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理想中的交易,实现理想的第一步就是将产业链中的“人、货、场”全部数据化,即上链。人与企业将数据化,设施设备将数据化,产品标准将数据化,信用体系将数据化。

  我国茧丝绸产业交易链图示

  上链后变化

  1. 每一家企业都真实可信,数据一目了然;

  2. 每一笔交易都真实可见,数据一目了然;

  3. 每一批产品都真实可控,数据一目了然;

  4. 每一笔资金都真实可用,数据一目了然;

  茧丝区块链交易流程的示

  那么,我们上链后,上下游交易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一,双方交易将变得简单。

  无论是人还是货,都已经建立了可信的数据库,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因此,信息不对称问题,交易成本高问题,都将得到大大优化,市场效率将大大提升。或许有这么一种场景,陌生人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可以自由交易。

  第二,农业贷款将变得容易。

  金融机构的效率将大大提升,通过真实的交易和可控的货物和价格,金融机构将惠及更多农业企业和从业者。企业甚至可以凭借“应收账款”解决资金难题。或许有这么一种场景,金融机构只需要通过电脑和物联网设备,就可以安心放款。

  最后,我们一句话总结区块链的实用价值:用可信的数据链接了一个真实的交易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将足够简单和高效地做生意。

  1月11日中农网发布了

  我国第一个《农业产业区块链白皮书》

  白皮书详细分析了我国大农业的普遍问题、传统农产品流通中的痛点,以及区块链带来的效益优化,并详细解析了中农网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高效整合产业链的应用案例。

  希望本文对业界有所启发,期待与有识之士继续探索区块链在农业中的应用价值,助推我国农业的转型与升级。



本文来源:http://www.jinyinjitijin.com/tangjiu/226013/

    热门推荐